第四三四章 安康八年-《大明1805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现在的情况就复杂了,朱靖垣也就老实了。

    朱靖垣现在只能通过报纸,通过自己的手下去获取民间的反馈了。

    随着改革的持续进行,朱靖垣发现民间的反应跟自己预料的相差不大。

    东家们群体当然是比较压抑的,他们感觉到了来自朝廷和衙门的竞争和行政压力。

    他们当然对这种制度改革是比较反感的,但也是无力阻挡的。

    在各种民间报纸上持续的叫嚣,声称这种国进民退的状况必然会影响大明的发展。

    甚至有小报直接说大明的盛世即将结束,市场必然会持续降温,来年的财政必然很难看。

    而真正底层工人的反应却又反过来了,都在等着官营厂商做大做强同时规划着跳槽。

    时间很快就到了年底,大明各地的财政数据确实不是很好看,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数额颇为巨大的财政赤字。

    因为在没有足够预算的情况下,临时额外分配了大量的财政资金,用于投资建设和收购各类基础产业去了。

    在安康八年的财政预算中,相关类型的支出被直接落实下来,并且再次大幅度的增加了。

    其他分类的预算当然会受到影响。

    特别是很多对特定产业、行业的扶持预算,也就是原本可能会直接给民间厂商,或者用于减免某些厂商税收的预算,被转到了官营厂商的建设之中。

    相关消息确认之后,也就是明年不会有相应的补贴,不会再有各类减免之后,立刻就引发了相关厂商的强烈反对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大明中央朝廷也已经正式下发了命令,从安康八年起正式实施强制的十小时工作制,和每月至少四天休息日的规定。

    于是乎,关于与民争利,国进民退相关的舆论,在安康七年底到安康八年初的时候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点。

    朱靖垣就老老实实窝在家里和衙门里面不出门了。

    进入安康八年之后,包括江户在内,大明各地陆续爆出了大量的厂商违规事件。

    一大批民间厂商因为拒不执行最新的劳动制度而收到了大额的罚款。

    这些其实是衙门专门去抓的典型。

    整个安康八年,如果看某些报纸的消息,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片愁云惨淡的状态。

    对于民间厂商而言,确实也都是感同身受的。

    世界大战结束以来,一直意气风发的民间厂商,在安康八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
    用工竞争陡然加剧,行政执法突然严厉,东家掌柜们叫苦不迭。

    但是工人群体的氛围相比前几年明显放松了许多。

    市场也完全没有出现萧条的景象,看上去好像反而变得更加的繁荣了。

    原因其实也很简单,工人们的工钱没有降低,但是休息的时间更多了,在市场上消费的人也就随之增多了。

    到了安康八年底,新一年的各种报告一出来,很多官员都笑逐言开了。

    安康八年的财政收入增长超过了二十个点!

    关键是,对于明年的预料也非常乐观,增长的幅度可能还会增加。

    原因也很简单,民间厂商别说合理避税了,偷税漏税都是屡禁不止的。

    而官营厂商就很难偷税漏税,有额外的盈利还要直接上缴利润,这都是收入。

    这两年的官营厂商刚刚开始经营,已经盈利的还都是轻、小工业,收入数额并不高。

    而且整体上还在投资阶段,官营厂商的直接盈余并不多。

    等到大型产业开始盈利,整体进入收益阶段后,这份收入会更加可观。

    大明财团下属的产业,收入直接交给朝廷和对应级别衙门,这近似于朝廷直接赚钱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朝廷官吏的新福利,也在这两年逐步落实了。

    所以官僚体系中的氛围是颇为轻松愉快的。

    安康八年结束之后,朱靖垣在江户地区的任期也要到了。

    江户、奈良、朝鲜三地改革也初见成效了。

    安康九年的春节之后,朱靖垣就不再直接参与当地事务了。

    一边回顾总结这两年的成果,一边等到朝廷的新任命,一边收拾东西准备走人。

    通识考试合格证制度已经在江户、奈良、朝鲜三地完全落实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