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五六章 最后一个阶段的地方实训-《大明1805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安康十年即将结束,朱靖垣西安的两年任期也要结束了。

    朱靖垣西北各省以及藩国的改革工作,到目前为止只能算是算是开了个头了。

    仍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,但是方向和解决思路已经基本确定了。

    硬要统计起来的话,现也能够看到不少的成绩了。

    各布政司提交的报上,能够看到完成迁移居民点列表,密密麻麻的排了好多页。

    最先迁徙的是那些只有几十户人家,甚至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偏远居民点。

    可能是大山脚下的山谷里,也可能沙漠边沿的绿洲里的,又或者是小块草原上的。

    要往这种地方修整道路、牵拉电、组织兴办学校,定期过去登记户口,处理某些纠纷的基层行政事务,是大明县级和乡镇级别的真正基层官吏深恶痛绝的事情。

    客观上讲,当前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下,也是基本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事情。

    就算是朱靖垣的前世,二十一世纪的超级工业国,也没有实现所有居民点通公路……

    绝大部分负责相关事务的官员,很长时间内都是处于事实上的怠政状态。

    上面有要求,但是实际上做不到。

    这种类型的地方的居民点基本处于原始的自治状态。

    大部分基层官员都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,大概有多少户人家。

    也就是刚刚上任的时候,可能会过去巡访一次,后续就基本不会再往当地跑了。

    实时的情况不能说一概不知吧,但也只能说非常有限了。

    当然,相比仁武朝以前的任何朝代,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。

    以前朝代和政权,对于类似级别的小型居民点,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。

    现是大明中央朝廷、大明皇室财团、大明航空公司共同出钱,由大明皇室财团和大明航空公司同时提供还算不错的工作岗位,给出了相对合理的兜底安置方案。

    现要求地方基层官吏们负责,把这种居民点的人口迁移到指定的大城市的里面。

    这当然也是个辛苦活儿。

    基层的普通官吏也并不是非常乐意干这种活儿。

    只不过,这件事情办完了,就能消除长期存的潜“怠政”危机。

    以前,御史要查这些继承官吏的怠政,只要那到这些登记的偏远乡村去走访一下,很轻松的就能找到他们的把柄。

    再加上切实的补贴和考核任务的前拉后推,所以各地官员不管是否真心愿意干,也都有动力去把这种活儿给解决了。

    具体到不同的地域上,迁徙效果最好的地方是雪域高原。

    其他地区的官员,要处理原有的日常管理事务,设立和组建官营厂商。

    规划未来的核心城市的城区扩建方案,评估迁入人口速度并安排住宅区建设。

    处理这些事务的同时再去负责迁徙和安排偏远地方来的居民。

    雪域高原的官吏们的任务就相对纯粹了。

    除了首府逻些城这种大城市,其他地区的其他事务都可以基本全放弃了。

    他们只要专心向外迁徙人口就行了。

    居民送到外面之后,有当地的官员负责接受和管理。

    对应目标城市的建设当然也是外地官员的事情。

    迁出去的人口的工作安排,也是当地官营厂商和皇室财团以及大明航空的事情。

    至于雪域首府逻些城的几个衙门,则成了最近这两年最清闲的部门。

    从仁武朝改造了雪域高原制度之后,雪域高原本地就有自发城市化的倾向。

    首府逻些城最初只有不到两万人,经过一百多年的持续发展,现已经有二十万人。

    目前整个西北地区的人口迁徙工作方案,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展开的。

    不同点于,其他地区是从偏远居民点,迁徙到当地的大城市。

    而雪域高原则是从偏远居民点迁往外地的大城市。

    逻些城不需要接受雪域高原偏远的确是的居民。

    同时由于逻些城的居民,未来也是要逐步外迁,所以几项主要改革也不需要实施。

    逻些府下属地方的居民外迁了,逻些自己衙门的事务也就同步减少了。

    不过朱靖垣和朝廷对应部门,都不可能让这些官僚闲着。

    逻些府的官员这两年陆续的向外转派,去其他地方引导和带领地方居民向外转移了。

    雪域高原上分散的人口全部迁出之后,才会考虑迁徙逻些等大城市。

    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工程。

    朱靖垣这次离任之前是不可能看到相关进度变化消息了。

    总体上看,确实已经有了成效,但要真正的达到预计的最终效果,还要好几年的时间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