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919章 策论与贤后-《蜀汉之庄稼汉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让人把李遗带下去,阿斗这才当着冯永的面,打开相父的来信。

    待看完后,又习惯性地递给张星彩。

    陆逊这封信,详细地述说了庐江之战的过程。

    在信尾,还特意提了一句:

    闻汉将军冯君侯,出兵萧关,连破安定坚城固池,攻掠疾如风火,不知逊可有幸,能闻其详?

    张星彩览毕,失笑道:

    “怪不得相父特意派人把信送过来,原来吴人的来信里还提到了明文。”

    她一边说着,一边示意小黄门把信递给冯永看。

    来大汉十年了,冯永早就习惯了这里的一切。

    唯一不习惯的,就是毛笔字仍是如狗爬。

    至于看信之类,根本毫无障碍。

    冯永接过来看完后,重新把信折好,了然一笑:

    “怕是吴人看我大汉接连收复陇右凉州,心里着急,故想要探询军中攻城之法耳。”

    信里的内容,稍微有点出乎冯永的意料之外。

    因为在自己的印象中,陆逊一生似乎从未有兵败,没想到居然会有被满宠逼退的一天。

    张星彩点头:

    “确实有这个可能。只是这攻城之法,乃是军中机密,安能轻易示人?”

    冯永点头赞同:

    “不错。不久之前,臣从细作口中得报,魏贼司马懿在关中屯田,所用耕作之物,就有八牛犁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大汉未把八牛犁传给吴国之前,从来没听说大汉之外,有用此物者。”

    “前两年陛下为示与吴国之好,将八牛犁送给吴国,哪知后面魏国就马上有了八牛犁。”

    “在臣看来,此事与吴国定是脱不了干系。”

    大汉在未收复陇右前,只要把永安、汉中这两个大门一关,蜀中就自成天地。

    如果朝廷刻意控制,就算有人有心想要把八牛犁带出去,那也是千难万难。

    但随着大汉收复陇右以后,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。

    随着八牛犁越来越多地公开应用,这个东西想要再像以前那样保密,那是不可能了。

    再加上汉吴公开联盟,这两年两国之间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。

    于是大汉做了个顺水人情,把八牛犁当成加强与吴国关系的礼物,送到了江东。

    当然?    冯刺史在这个事情上?    也是存一点点小小的私心。

    吴国在荆州开垦荒地,若是有八牛犁相助?    可不就开的越多?    甘蔗就种得越多么?

    不过总得来说,魏国从吴国手中得到八牛犁的可能性?    比从大汉手里偷去的可能性,要大得多。

    冯刺史这个话?    算是实事求是?    可不是黑孙吴。

    听到冯永这番话,再看到他面色从容,张星彩不禁挑了挑眉:

    “吾观明文,似乎早就料到此事?”

    冯永狡黠一笑:

    “当初大汉送给吴国的八牛犁?    与大汉境内使用的八牛犁?    可不是完全相同的。”

    冯永最初拿出来的八牛犁,那是全铁制造,用起来结实是结实,但所需要的铁料也是极大。

    黄月英在最开始就曾尝试过对其进行精简,把非关键的构件改成木料。

    再加上这十年来的应用?    为八牛犁的改进提供了丰富的经验。

    结合大汉实际情况,八牛犁已经改进了不知多少版。

    现在大汉有二牛、四牛、六牛等款式?    可以针对不同的环境,更换不同的款式。

    而送给吴国的八牛犁?    则是最初的全铁版本。

    魏吴两国,一没有冯永这种非常重视改进生产工具的人物。

    二?    就算是有?    也没有冯永这种影响力。

    所以这就注定了两国会用这种傻大粗版本很长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此时它们恐怕还在为打造八牛犁的铁料而发愁。

    因为若是为了打造八牛犁而占用太多铁料?    那么兵器不足了怎么办?

    所以说,发展才是硬道理。

    生怕对手超过自己,连好东西都不敢拿出来用,那叫胆怯无知。

    从大汉拿走几样先进技术,却没有支持技术继续发展的社会基础,根本改变不了大局。

    八牛犁这玩意,一是需要大量的铁器,二是需要大量的耕牛。

    冯刺史从一开始就建立牧场,然后又想尽办法改进冶炼方式。

    同时年复一年,投入海量的钱粮,建立起基础教育,提高生产力,提高劳动力的素质。

    这才打下了支撑起这种发展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基础。
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仅靠一个人或者一批人,就算是全身是铁,能打几根钉?

    不想人亡政息,就要发展出能把政策持续下去的社会趋势和社会阶层。
    第(1/3)页